欢迎进入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1
01背景通量观测是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基础。涡度相关技术作为直接测量植被冠层与大气间能量与物质交换通量的技术手段,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际通用的通量观测标准方法。随着涡度相关技术在全球碳水循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长期连续的通量观测正在为准确评价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水分和能量平衡状况、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作用、区域和全球尺度模型的优化与验证、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机制理解途径。兰州大学泛第三极环境中心立足第...
查看更多30
2022年11月9日至10日,第八届全国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稳定同位素生态专业委员会和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承办。会议通过视频会议和网络直播结合的方式举办,参与人员包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180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50位专家、学者,视频会议同时参会人数峰值1641人,在线观看直播累计17900...
查看更多16
2022年9月6日,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学校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及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各平台访问次数达10000余次。9月6日8:30会议正式开始,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
查看更多1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第二轮通知理加云学堂(第十三期)会议时间:2022年9月6日(星期二)参会方式:网络线上直播01会议背景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碳达峰”和“碳中和”于2021年被提出,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减排(减少CO2排放)和增汇(增加CO2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两条根本途径,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
查看更多16
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第一轮通知理加云学堂(第十三期)会议时间:2022年9月6日(星期二)参会方式:网络线上直播01会议背景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碳达峰”和“碳中和”于2021年两会上被提出,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减排(减少CO2排放)和增汇(增加CO2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两条根本途径,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的主要碳汇,增强其...
查看更多